查看原文
其他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于猪周期的八条经验规律

贺骁束 郭磊宏观茶座 2022-04-28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 贺骁束

hexiaoshu@gf.com.cn

广发宏观郭磊团队

报告摘要

第一,关于周期持续时长。2006-2018年,我国共经历了三轮较为完整的猪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4年左右(47个月),其中平均上行时长20个月、下行时长27个月。2018年6月第四轮猪周期开启,至月均值低点的2021年10月共计40个月,11和12月分别环比反弹26.0%、4.3%。若以2019年10月的历史高点算起,典型上行期为16个月,下行期24个月。

第二,关于价格波动幅度。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价格平均上行幅度为105%、平均下行幅度为44%。但第四轮猪周期上下行幅度分别达252%、68%。超级猪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洲猪瘟、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等多因素共振,故上下行幅度与斜率均远超前三轮周期,顶部横盘时间也更长。 

第三,关于猪粮比价及养殖盈利周期。决定养殖户盈利水平的核心指标为猪粮比价,即猪肉售价与养猪成本之间的关系,其同时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产能)以及生猪屠宰量(供给)。猪粮比价与猪肉价格在周期层面大体一致。当猪粮比低于5:1国家层面将发布一级预警,并启动收储工作。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底部最低猪粮比大致为4.5-5.1,而本轮猪粮比已于2021年10月触及单周3.9的历史新低水平,当月月均值为4.7,11-12月猪粮比已经反弹(图)。

第四,关于产能周期。决定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为能繁母猪存栏量。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代表潜在供给,因此该指标同比见顶回落时点,逻辑上领先于供需结构改善即猪价见底时点。从上一轮能繁母猪周期性规律来看,其触顶回落、企稳回升时点分别落于17年2月、19年9月,考虑到第四轮猪周期见底、趋势性回落时点落于19年10月、21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大致领先猪价13个月左右。本轮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见顶回落时点为2021年3月,目前已下行约10个月左右。

第五,关于供给周期。决定生猪供给的核心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生猪存栏量,交叉验证指标为饲料产量。生猪屠宰与存栏量代表现实供给,而屠宰量/生猪存栏量同比见顶时点,大致同步于或略早于猪价见底回升时点。历史上生猪屠宰量趋势性回落阶段主要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猪价于2018年5月-2020年维持强势。本轮生猪屠宰量于去年10月见顶回落,目前已下行约3个月左右。

第六,关于需求趋势。USDA口径中国猪肉消费量于2014年达到峰值,2015-2018年年下降幅度在0.5%至2.5%左右;受价格因素影响,2019年下行幅度较为剧烈,为19%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基数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价格走低叠加疫后餐饮需求恢复,2021年回升明显。简单总结,一般决定猪肉消费的是两种力量,一是长期趋势,受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以及消费习惯影响;二是价格周期,需求和价格在变化趋势上负相关;近年又叠加第三点即疫情影响,疫情走势和餐饮消费的变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量走向。

第七,关于季节性。短期猪价波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以淡旺季进行划分,一年中消费旺季为当年11月至次年1月, 消费淡季为当年2-4月、以及5-8月。而猪价回升时点通常分布于11月至次年1月,5-8月,猪价承压时点则集中于2-4月、以及9-10月。

第八,关于行业指数表现。2006年至今中信畜牧业指数与猪价走势大致吻合(图)。同时,近两轮猪价下行周期之中,受益于规模化养殖比重逐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指数相对更有韧性;从见底时序来看,行业指数通常领先于猪价见底回升。历史上两者也有背离,主要集中于第二轮、第三轮猪价下行的部分时段,同期行业指数多受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正文

规律一:关于周期持续时长。2006-2018年,我国共经历了三轮较为完整的猪周期,平均持续时间为4年左右(47个月),其中平均上行时长20个月、下行时长27个月。2018年6月第四轮猪周期开启,至月均值低点的2021年10月共计40个月。若以2019年10月的历史高点算起,典型上行期为16个月,下行期24个月。

我们以存续时间最长的22省市猪肉平均价作为观测指标。2006年7月至今,22省市猪肉价格所刻画的猪周期共经历了四轮完整波动,前三轮分别是2006年7月至2010年5月(共计46个月);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共计46个月);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共计48个月)。过去三轮猪周期中上行时段分别为20、15、24个月,平均上行时段20个月;下行时段分别为26、31、24个月,平均下行时段27个月。第四轮猪周期自2018年6月开启,若暂以2021年10月价格低点进行统计,持续时间为40个月。中间以2019年10月56元/公斤的历史高点为界,典型上行期达16个月,下行阶段为24个月。

规律二:关于价格波动幅度。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价格平均上行幅度为105%、平均下行幅度为44%。但第四轮猪周期上下行幅度分别达252%、68%。超级猪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非洲猪瘟、环保政策、规模化养殖等多因素共振,故上下行幅度与斜率均远超前三轮周期,顶部横盘时间也更长。 

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最低点至最高点的上行幅度分别133%、105%、77%,相应的下行幅度分别为42%、43%、48%。本轮猪周期高点落于2019年10月的56.0元/公斤,相较于2018年5月的起始低点15.9元/公斤涨幅高达252%,远超前三轮绝对涨幅,亦超平均涨幅的105%。同样若以去年10月的18.2元/公斤暂时作为低点测算,本轮猪周期下行幅度达68%,同样远超前三轮绝对跌幅,以及平均跌幅的44%。受非洲猪瘟、环保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本轮猪周期上行幅度、上行斜率均为历史峰值;叠加规模化养殖背景下行业集中度提升,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散养农户产能出清相对更彻底,2020年猪价高位横盘时间亦超过12个月。2021年初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恢复,大猪出栏加快叠加二次育肥等多种因素导致猪价深度调整。


规律三:关于猪粮比价及养殖盈利周期。决定养殖户盈利水平的核心指标为猪粮比价,即猪肉售价与养猪成本之间的关系,其同时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产能)以及生猪屠宰量(供给)。猪粮比价与猪肉价格在周期层面大体一致。当猪粮比低于5:1国家层面将发布一级预警,并启动收储工作。2006-2018年的三轮猪周期中,底部最低猪粮比大致为4.5-5.1,而本轮猪粮比已于2021年10月触及单周3.9的历史新低水平,当月月均值为4.7,11-12月猪粮比已经反弹。

生猪饲养过程中的饲料成本、仔畜成本占比较高。其中饲料成本主要是玉米、豆粕采购等等,其价格走势受农产品整体波动影响较大。我们可将猪粮比(生猪价格与玉米价格比值)作为养殖户盈利核心指标,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作为验证指标。首先,养殖户根据自身盈利情况决定产能投放节奏,因此猪粮比领先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约半年左右,产能增长进一步导致未来生猪供应能力扩张,生猪出栏量与屠宰量随之扩张。其次,从猪粮比历史区间来看,由于猪肉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因此猪粮比与猪价在周期层面大致同步。最后将猪粮比与生猪养殖利润进行交叉验证,2018年前生猪养殖利润盈亏平衡点大致为7.0-7.1,而伴随规模化养殖逐步推进,2018年至今盈亏平衡猪粮比降至6:1。从底部区间来看,06-18年的三轮猪周期底部最低猪粮比分别为4.7、4.5、5.1;若猪粮比低于5:1的一级预警线,国家层面将开展收储工作。去年7月5日商务部公告启动2021年度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并于7月7日公开竞价收储当年度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猪粮比于2021年10月触及单周3.9的历史新低,当月均值4.7亦属于历史底部区间,伴随猪价止跌11-12月猪粮比已开始反弹。 


规律四:关于产能周期。决定生猪产能的核心指标为能繁母猪存栏量。由于能繁母猪存栏量代表潜在供给,因此该指标同比见顶回落时点,逻辑上领先于供需结构改善即猪价见底时点。从上一轮能繁母猪周期性规律来看,其触顶回落、企稳回升时点分别落于17年2月、19年9月,考虑到第四轮猪周期见底、趋势性回落时点落于19年10月、21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大致领先猪价13个月左右。本轮能繁母猪存栏同比见顶回落时点为2021年3月,目前已下行约10个月左右。

决定生猪产能、潜在供给的核心指标无疑为能繁母猪存栏量。作为存量指标首先需保证量纲一致性,因此一般需要观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同比变化;其次盈利预期为养殖户进行生猪补栏、产能扩张的必要条件,因此结合第三部分内容,猪粮比/自繁自养养殖利润大致领先能繁母猪存栏量半年左右;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生猪饲养周期大体遵循仔猪孕育(3个月)、仔猪保育(2个月)、小猪育肥(5个月)直至出栏,理论上这一过程持续10个月时间。实际上一轮能繁母猪存栏量触顶回落、企稳回升时点分别落于17年2月、19年9月,而第四轮猪肉价格见底、触顶回落时点则分别落于19年10月、21年1月。整体而言,能繁母猪存栏量大致领先于猪价13个月左右。最新数据显示本轮能繁母猪存栏量于去年3月见顶,目前已下行约10个月左右。


规律五:关于供给周期。决定生猪供给的核心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生猪存栏量,交叉验证指标为饲料产量。生猪屠宰与存栏量代表现实供给,而屠宰量/生猪存栏量同比见顶时点,大致同步于或略早于猪价见底回升时点。历史上生猪屠宰量趋势性回落阶段主要为2018年2月-2020年1月,猪价于2018年5月-2020年维持强势。本轮生猪屠宰量于去年10月见顶回落,目前已下行约3个月左右。

决定生猪现实供给的核心指标包括生猪屠宰量、以及生猪存栏量,同时采用(猪)饲料产量增速作为交叉验证。同样作为存量指标需保证量纲一致性,在此考察生猪屠宰与存栏量的同比变化。此外按照我国生猪屠宰、集中检疫制度,生猪屠宰量对现实猪周期刻画更为准确。值得注意的是生猪屠宰量作为现实供给,其同比变化趋势与猪价显著负相关,且大致同步或略微领先猪价。历史背离出现在两个阶段:首先是2015年3月-2016年中,生猪屠宰量与猪价同步回升,猪价回升主因在于猪丹毒疫情爆发冲击,而供给端整体则受2014年环保禁养规定影响,大厂效率与出栏体重于2015年初显著增加,致使生猪屠宰量所代表的总供给显著回升。其次是2020年猪肉价格受全球农产品价格上涨、餐饮服务消费恢复等因素推动,而养殖户盈利回升则带动生猪供给单边上行。历史上生猪屠宰量趋势性回落阶段主要包括2018年2月-2020年1月,猪价亦于2018年5月-2019年10月迅速上涨,并于2020年全年维持强势。本轮生猪屠宰量自去年10月见顶回落以来,目前已下行3个月左右。


规律六:关于需求趋势。USDA口径中国猪肉消费量于2014年达到峰值,2015-2018年年下降幅度在0.5%至2.5%左右;受价格因素影响,2019年下行幅度较为剧烈,为19%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基数基础上继续小幅回落;价格走低叠加疫后餐饮需求恢复,2021年回升明显。简单总结,一般决定猪肉消费的是两种力量,一是长期趋势,受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以及消费习惯影响;二是价格周期,需求和价格在变化趋势上负相关;近年又叠加第三点即疫情影响,疫情走势和餐饮消费的变动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量走向。

近十年来猪肉消费占肉禽类比重稳定在75%左右,因而中周期视角下通常将猪肉消费作为稳定变量。但长期看猪肉消费受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共同影响。以USDA国内猪肉消费量为例,我国猪肉消费自1975年的700万吨升至2014年峰值的5865万吨胴体当量,2015-2018年下降幅度在27-147万吨左右,即0.5%至2.5%之间;受价格因素影响,2019年下行幅度达1043万吨,即19%左右。2020年受疫情影响,低基数效应上继续小幅回落;价格走低叠加疫后餐饮需求恢复,2021年猪肉消费显著回升。总体而言猪肉消费受价格影响较为明显,猪价上行年份如2014-2016年、2019年消费量均有所走弱;其次是疫情冲击之下,餐饮消费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承压。

长期来看2014年为我国猪肉消费分水岭,其首要原因为适龄劳动人口占比与猪肉消费高度相关,我国15-64岁(适龄劳动力人口)总量于2013年见顶回落,与2014年我国猪肉消费拐点大致吻合;其次是2013年之前存在一定规模的肉/役两用牛产能,肉牛供应缺口催生猪肉替代需求。伴随专业化牛羊养殖产能于2015年集中投放,肉牛供应缺口收窄,猪肉替代性需求亦相应回落。其三是猪肉消费受城乡二元结构约束,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普遍高于农村家庭。而伴随城镇化率逐步推进,农村人均收入提升、社保体系逐步完善,2013年城乡家庭人均猪肉消费剪刀差已经不足1公斤/人,农村居民猪肉消费量提升空间亦相对有限。但长期因素的变化相对比较稳定,每年固定在一定的幅度区间以内。


规律七:关于季节性。短期猪价波动受季节性影响较大。以淡旺季进行划分,一年中消费旺季为当年11月至次年1月, 消费淡季为当年2-4月、以及5-8月。而猪价回升时点通常分布于11月至次年1月,5-8月,猪价承压时点则集中于2-4月、以及9-10月。

短期(一年内)猪肉消费则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冬季北方年猪/南方腌腊需求推动,叠加寒潮疫病等因素催化,11月至次年1月属猪肉消费传统旺季,猪肉价格亦于同期大概率走升;其次旺季集中分布于中秋国庆影响下的9-10月。2006年7月至今的四轮猪价周期考察:猪价通常自春节冲高,2-4月则受消费脉冲回落、供给扩张等因素影响进入下行区间;5-8月虽仍属季节性消费淡季,但生猪存栏量逐步回落叠加需求边际企稳,供需结构紧平衡下猪价易涨难跌;9-10月虽进入中秋/国庆传统旺季,但年后补栏生猪集中于9-10月出栏,供需格局总体偏松带动猪价偏弱;直至年前需求旺盛,将再次推升11月-次年1月猪价。

规律八:关于行业指数表现。2006年至今中信畜牧业指数与猪价走势大致吻合。同时,近两轮猪价下行周期之中,受益于规模化养殖比重逐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指数相对更有韧性;从见底时序来看,行业指数通常领先于猪价见底回升。历史上两者也有背离,主要集中于第二轮、第三轮猪价下行的部分时段,同期行业指数多受股票市场整体波动、流动性等因素影响。

行业指数方面,若以中信畜牧业指数作为参考指标,行业指数表现与2006年至今的四轮猪价周期大致相同。值得注意的一是在16年5月-18年5月、以及去年猪价下行周期中,猪价均刷新或接近周期性底部,但由于规模化养殖比例提升,企业基本面与抗风险能力稳健,行业指数回落幅度则相对有限;其二是两者见底时序的差异,历史上第二、第三轮行业指数见底时间分别为2008年10月、2013年7月,均领先于同期猪肉价格见底时点。其三是两者背离时段表现,首先是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同期猪肉价格冲高回落(第二轮猪周期)但行业指数震荡阴跌,其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市场整体受宏观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紧压力冲击。第二个背离时段为2017年7月-2018年1月,同期处于第三轮猪周期下行阶段,中信畜牧业指数则受权重股行情引领逐步反弹。


核心假设风险: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政策力度超预期




郭磊篇


【广发宏观郭磊】为何PMI和BCI均有改善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好坏参半

【广发宏观郭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五个看点

【广发宏观郭磊】部分下游行业PPI涨幅有所启动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强势目前暂无变化

【广发宏观郭磊】政策结构固本培元

【广发宏观郭磊】固本,培元:2022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BCI与11月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从经济数据到“仍需加力”

【广发宏观郭磊】复盘2021

【广发宏观郭磊】高斜率的PPI意味着什么

【广发宏观郭磊】最新出口数据怎么看

【广发宏观郭磊】PMI连续第二个月处于50以下

【广发宏观郭磊】10月BCI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9月经济数据和下阶段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数据有没有传导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目前宏观面处于什么阶段

【广发宏观郭磊】供给约束在影响上会呈现哪些结构性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8月经济数据背后的宏观线索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走低的CPI和走高的PPI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8月出口的强势及后续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经济九问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指向一致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观测制造业周期与基建周期

【广发宏观郭磊】多因素叠加,经济数据明显回落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数据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变化不大

【广发宏观郭磊】从地铁客运量看本轮区域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反映的7月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财政货币跨周期特征较强,产业政策更为显要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的长周期特征及其宏观基础

【广发宏观郭磊】偏积极的6月数据后回看降准

【广发宏观郭磊】偏强出口数据的结构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通胀数据与宏观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6月PMI和BCI数据印象

【广发宏观郭磊】从工业环比看5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为“正常化”定价:2021年中期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PI同比顶部已初步形成

【广发宏观郭磊】关于出口的两个负面逻辑均被证伪

【广发宏观郭磊】汇率走势与资本市场

【广发宏观郭磊】汇率影响、新出口订单与建筑业

【广发宏观郭磊】人民币汇率:政策信号及定价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BCI指标进一步温和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为什么消费恢复相对偏慢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评价4月经济数据
【广发宏观郭磊】七普人口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通胀指标的继续走高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强势继续印证全球贸易共振
【广发宏观郭磊】政治局会议的七个要点
【广发宏观郭磊】4月PMI数据的结构指向
【广发宏观郭磊】4月BCI数据的微观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3月经济数据将扩大预期分歧
【广发宏观郭磊】强势出口的背后
【广发宏观郭磊】消费修复的三个阶段
【广发宏观郭磊】三因素叠加导致PPI中枢显著上移
演讲:长缓坡、减速带与斑马线
【广发宏观郭磊】服务业和建筑业PMI改善幅度较大
【广发宏观郭磊】企业投资预期走高,融资环境指数走低
【广发宏观郭磊】易与低基数混淆的盈利景气
【广发宏观郭磊】宏观政策:兼具疫后回归、控杠杆、跨周期三种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与宏观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可通过CPI之外的指标辅助观测通胀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数据初步验证贸易共振假设

【广发宏观郭磊】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数字要点

【广发宏观郭磊】中期视角下的七个政策方向

【广发宏观郭磊】PMI算好还是算坏
【广发宏观郭磊】年初出口情况怎么样
【广发宏观郭磊】人口趋势及疫情影响
【广发宏观郭磊】PPI环比处于高增长状态
【广发宏观郭磊】美债收益率与资产定价
【广发宏观郭磊】短期增长动能有变化吗
【广发宏观郭磊】疫情短期反复致非制造业弱于季节性
【广发宏观郭磊】2020年工业企业经营数据有哪些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BCI数据、经济特征与货币政策
【广发宏观郭磊】被低估的疫后经济

【广发宏观郭磊】出口延续强势

【广发宏观郭磊】价格变化主要在哪些分项
【广发宏观郭磊】两个指标背离下的宏观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2021与2017:相似及差异点

【广发宏观郭磊】PMI数据与第三轮脉冲

【广发宏观郭磊】融资环境收敛驱动BCI小幅放缓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企业利润的特征和趋势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广发宏观郭磊】经济数据符合复苏中期的内生特征

【广发宏观郭磊】什么是需求侧改革

【广发宏观郭磊】寻找确定性——2021年宏观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郭磊】PMI和BCI继续上行印证经济环比趋势




吴棋滢篇


【广发宏观吴棋滢】11月财政支出进一步加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关于2022年专项债:国新办吹风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吴棋滢】奋楫,笃行:2022年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降幅继续扩大【广发宏观吴棋滢】土地出让金与短周期经济增长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小幅加快,基建分项亦有提速
【广发宏观吴棋滢】明年财政节奏较大概率是前置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收入表现平稳,但土地市场影响初显【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实物工作量与财政进度
【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补充资本金的情况如何【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表现平稳,支出小幅加速【广发宏观吴棋滢】专项债进度和投向预示基建贡献触底

【广发宏观吴棋滢】后置的影响:2021年中期财政政策展望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土地出让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

【广发宏观吴棋滢】如何理解2021年地方债务限额

【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支出端进度开始修复

【广发宏观吴棋滢】首批专项债投向基建比例偏高:3-4月专项债投向

【广发宏观吴棋滢】隐性债务的化解之道

【广发宏观吴棋滢】一季度支出进度偏慢对应财政后置特征:3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增量信息?【广发宏观吴棋滢】开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点:1-2月财政收支【广发宏观吴棋滢】中国PCT专利:第一背后的结构特征与方向【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农民工数据分析及推论【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至2021年:专项债投向将发生哪些变化?【广发宏观吴棋滢】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有哪些关注点?【广发宏观吴棋滢】2020年财政数据有哪些特征?【广发宏观吴棋滢】债务率与财政环境【广发宏观吴棋滢】回归再均衡:2021年财政政策展望【广发宏观吴棋滢】税收收入增速持续加快映射微观复苏



贺骁束篇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疫情加剧,地产销售好转

【广发宏观贺骁束】12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冬至,阳生:2022年通胀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1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11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10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蔬菜价格为何超季节性
【广发宏观贺骁束】10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9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能耗双控、开工率与宏观面
【广发宏观贺骁束】9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8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8月经济初窥【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用电量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贺骁束】7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高频数据下的6月经济

【广发宏观贺骁束】6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度过洪峰:2021年通胀中期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高频数据分析

【广发宏观贺骁束】5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高频数据的量与价

【广发宏观贺骁束】什么力量驱动本轮价格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4月经济初窥

【广发宏观贺骁束】四种意义下的通胀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品价格分化,疫苗接种提速

【广发宏观贺骁束】3月外需情况怎么样

【广发宏观贺骁束】粗钢表观消费量由什么决定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高频数据看2月经济表现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义乌小商品指数和CPI背离看通胀结构趋势

【广发宏观贺骁束】从粗钢产量看2021年“需求扩张+供给收缩”特征

【广发宏观贺骁束】春节期间的七条关键信息

【广发宏观贺骁束】商品房成交活跃,工业品价格分化

【广发宏观贺骁束】就地过年影响下的经济图景

【广发宏观贺骁束】全球疫苗接种情况简要梳理

【广发宏观贺骁束】猪肉价格为何出现一轮上行

【广发宏观贺骁束】关注趋势性——2021年通胀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贺骁束】工业原材料表现强势,出口集装箱运价新高



钟林楠篇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LPR报价的非对称下调

【广发宏观钟林楠】居民中长期贷款继续改善

【广发宏观钟林楠】柳暗,花明:2022年流动性环境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央行全面降准

【广发宏观钟林楠】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

【广发宏观钟林楠】居民中长期贷款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碳减排支持工对

【广发宏观钟林楠】宏观杠杆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和股市之间是什么关系

【广发宏观钟林楠】从央行调查问卷数据看微观经济和信用环境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三季度金融数据新闻发布会有哪些信息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数据简评

【广发宏观钟林楠】利率“黄金法则”下应该有怎样的利率水平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8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结构性资产荒的来龙去脉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7月社融数据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看点

【广发宏观钟林楠】降准后货币环境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1年上半年宏观杠杆率解析与下半年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高社融与全面降准一起出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理解国常会的降准表述

【广发宏观钟林楠】异常后的回归:2021年中期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现金类理财监管的三大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哪些部分还在继续收敛

【广发宏观钟林楠】广义信贷脉冲与利率周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狭义流动性为何持续偏松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收敛增速偏快

【广发宏观钟林楠】一季度货政报告的九个关键点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变化:原因、特征与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社融收敛与剩余流动性效应

【广发宏观钟林楠】实际贷款利率下降应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表述的微妙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政府杠杆率降低应如何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月社融为何超预期

【广发宏观钟林楠】跨境资金对2021年流动性影响有多大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0年宏观杠杆率数据解析与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映射需求,但不完全映射供给

【广发宏观钟林楠】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说了什么

【广发宏观钟林楠】DR007开盘价上调是否具有指示意义

【广发宏观钟林楠】流动性为何收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2021年春节因素对流动性的影响

【广发宏观钟林楠】对“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解

【广发宏观钟林楠】2020年最后一份社融数据解读

【广发宏观钟林楠】信用收缩的三个规律

【广发宏观钟林楠】本轮信用扩张周期或顶点已现

【广发宏观钟林楠】回归常态化——2021年货币流动性展望

【广发宏观钟林楠】如何看待近期信用环境的变化

【广发宏观钟林楠】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的七个信号




王丹篇


【广发宏观王丹】工业企业利润减速,但上下游结构改观

【广发宏观王丹】识微,见远:2022年中观产业链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供给扰动弱化后的11月中观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10月企业利润为何在经济放缓趋势下反弹

【广发宏观王丹】新能源产业链拓展“新基建”内涵及边界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剖析10月经济

【广发宏观王丹】上游利润占比拐点初步形成

【广发宏观王丹】碳中和顶层设计:原则、目标和措施

【广发宏观王丹】供给约束下的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国庆假期宏微观信息一览

【广发宏观王丹】等待上游利润占比的拐点

【广发宏观王丹】部分地区能耗双控预警的原因是什么

【广发宏观王丹】新经济:宏观视角分析纲要

【广发宏观王丹】整体放缓背景下哪些行业景气边际改善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占比继续向上游倾斜

【广发宏观王丹】2022年经济增速的定量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宏观驱动、中观景气与上半年行业表现

【广发宏观王丹】7月行业景气度的新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PPI见顶后行业利润格局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6月各行业景气度有哪些变化?

【广发宏观王丹】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增长加快

【广发宏观王丹】中观产业链2021年中期展望:景气是一连串事件

【广发宏观王丹】行业景气度分布及其背后主线索

【广发宏观王丹】利润改善,结构分化

【广发宏观王丹】上游涨价的结构性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测算

【广发宏观王丹】4月PMI数据的行业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企业盈利数据背后的中观特征

【广发宏观王丹】疫后行业修复的评估与展望

【广发宏观王丹】出口份额的分析逻辑


法律声明: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供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证券”)客户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微信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广发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微信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微信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广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完整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广发证券认为可靠,但广发证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做出任何保证,报告内容亦仅供参考。

在任何情况下,本微信号所推送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除非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广发证券不对因使用本微信号的内容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读者不应以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本微信号推送内容做出决策。

本微信号推送内容仅反映广发证券研究人员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

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广发证券所有,广发证券对本微信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广发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